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首页 | 中心介绍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教学工作 | 科研成果 | 工作环境 | 资源下载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王红晨:炼油厂的安全管理专家
2010-09-21 16:21  

王红晨,青岛科技大学有机化工专业89届毕业生,现为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厂长。王红晨毕业分配到当时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炼油厂,先后在炼油厂原气分车间、催化车间从事过操作工、技术员、工程师等工作, 1999年7月至2002年5月任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副厂长,2002年5月至今任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厂长。获得过“自治区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乌石化公司炼油厂是中石油下属的大型炼油企业,共有23套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各项生产设施,在册职工2250人。2006年,在王红晨厂长的带领下,炼油厂全年完成原油加工量502万吨,实现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十五”规划中八个500万吨炼油基地之一的定位;2008年,炼油厂加工原油突破562万吨,创建厂史上的新高。
  2002年,王红晨走上领导岗位,而2002年至2008年也正好是炼油厂在生产组织上十分困难的几年:大量劣质原油进厂为装置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企业也存在较多基本建设任务,管理调度上涉及全厂上下人力和物力。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确考验着这位30出头的年轻人。

  
“十三条棍”
  “炼油行业危险性比较高,炼油厂的安全生产始终是大问题。”有一段时间,炼油催化车间事故不断,职工情绪波动大,有的甚至托关系走后门要求调离车间。当时还是车间主任的王红晨针对车间具体情况,提出“自主管理”理念,让职工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管理。墙上贴着自订的十三条标准被职工称为“十三条棍”,包括巡检内容、岗位职责以及迟到、早退等都不放过,加大了考核力度。有了这“十三条棍”的约束,职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自我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当时王红晨首创的巡检包(里面装有小扳手、听诊器、测温器等),对巡检时发现的如装置阀门泄漏、螺丝松动等种种小问题,巡检人员可以随手解决,从而大大减少了生产事故隐患。如今,他们发明的“巡检包”、“大机组描点画线”以及“事故隐患登记牌”等特色管理已在炼油厂各车间得到了全面推广。

  
“框图管理”
  事情多,每个人都在忙,有时却无头绪,还看不见效果,出了事又说不清是哪出了错。针对这种工作没标准、程序不清、责任不明的现象,王红晨提出“框图管理”新模式。即对生产过程、工作连续操作程序、各专业日常检维修工作程序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利用网络将管理程序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如此便形成一个以厂长为龙头,各部门、各车间科室直至职工个人的责任清楚、分工明确的管理框。工作怎样干,责任属于谁,一看图就全明白。

  
“票证”当家
  用鼻子闻,没有气味了就上,结果造成作业人员窒息;有的阀门没拧紧,作业时失控出事。这种凭感觉、经验干事而发生的事故在炼油厂不止一件两件。王红晨又首创了“票证管理制度”。 “不仅要经验,更要制度。”王红晨说:“有时最好的经验也有麻痹大意的时候。”有了票证就不一样,它对每一道工艺过程的操作都有严格限制。就拿压缩机来说,开机前,应检查什么,怎样查,谁来查,谁送电,谁加油等一切细节都由票证说了算,每道工序都要操作人员签认。如今,厂里除已有的动火票外,还有开、停机票,吹扫、试压票,切换操作票,工艺过程操作票等,票证制度涉及到乌石化炼油厂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减少了工作中的失误。

  
“管理信得过”
  为了确保人员的职责到位,王红晨厂长积极倡导“工作内容要细,工作职责要清,工作考核要严,工作效果要好”的管理理念,并要求各专业科室、基层车间加强对管理标准的动评审、学习和贯彻执行,并要求各级人员从“两个层次四个方面”加以执行落实,即管理层是否将标准结合专业和车间实际进行了转化,是否形成了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规范,是否形成了不同管理人员不同内容的定期工作台历;操作服务层岗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现场监护人员认真落实监护职责。王红晨要求专业科室完善、细化了“必然问题联责考核制度”,将必然性问题作为干部聘期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车间出现的必然性问题要对负责干部进行考核。
  通过车间信得过和单项信得过两种活动方式的开展,逐步形成检查、评比标准不断变化的滚动管理机制。起初炼油厂通过管理信得过活动,主要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将车间的基层管理引向自主化管理的轨道,在形式上炼油厂不加限制,给车间一定的创造空间。后来,信得过活动的开展深入到车间管理的方方面面,如车间班组内部开展的个人“信得过”、巡检“信得过”、岗位安全“信得过”、合格率“信得过”等等,都是班组自己开展的自主管理活动。
  在2002年至2008年共有92个次单位获得信得过车间称号,1331个次班组获得信得过班组,84个次车间由于违反管理信得过检查标准,当期被否决。

  对话王红晨:定位准确,干事才有动力
  记者:你非常年轻就走上工厂的领导岗位,作为过来人,能给现在的在校学生,也就是你的师弟师妹们提供哪些建议和指导?
  王红晨:现在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管是在工厂车间还是在办公室,首先一点就是要给自己定位准确,给自己未来的努力制定一个方向,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时间内能达到的小目标,工作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实现目标的过程,这样干事才有动力。
  从学校进入企业,得到领导的赏识应该是个长期目标,但干工作还是要脚踏实地去干,不能老想着怎样做才能让领导赏识、认可你。踏踏实实干好手头的工作才是主要的。从2002年到2007年,毕业来到炼油厂的大学生有400多人,跟他们的接触让我感觉到,现在大学生有图安逸、把自己看得太高的倾向,不愿去吃苦,这对以后的成长是不利的。成功没有捷径,不要老想着跳槽,现在大学生,要多想着能为社会做点什么。
  大学生适应社会有很多方面,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兼职和实习,其实真正步入社会后还有个在情绪上由别人辅导变为自我调节的过程。学校里有辅导员、班主任跟你在思想认识上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到了社会上,就只能依靠自己调适了。
  企业里还是喜欢一些思维活跃的人,作为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不要太浮躁,要想让别人认可你,你总得通过什么方式告诉别人,除了干事要努力以外,个人爱好广泛,在文体活动上有某些特长,能够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也能让大家认识了解你。这些活动能力都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表现,在校期间,加强这方面锻炼也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信息比较多,但从我的经验来看,创业是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结果,刚步入社会就展开创业,勇气可嘉,可是从创业项目的成长性上来讲,是有所欠缺的,你对行业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许多经验。作为就业的首选,还是建议大家进入大企业,比如国内的500强企业,这样的大企业内部都有它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非常适合刚毕业大学生的成长学习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