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首页 | 中心介绍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 | 教学工作 | 科研成果 | 工作环境 | 资源下载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比赛是跟老师难得的一次亲密接触
2009-11-18 16:04  

   在今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化工学院季建波、焦方强、李琳、陈岩、陈彦组成的创新团队,他们的挑战杯项目——“具有二次微粒结构的高分散型白炭黑的制备”,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他们的指导老师是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陈学玺教授和尹进华老师。学校记者近日采访了这个创新小组的成员代表季建波同学。
  季建波现在已是大四学生,这个项目是他们去年刚上大三时开始着手准备的。
  大三上学期,化工学院学生分配专业、重新调整班级,专业课也正式开始。从时间上来讲,课程少了,业余时间较多。这段时间季建波琢磨“找点事干”,不能浪费,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校园网上关于学校组织挑战杯的通知,再加上来自师兄的介绍,他感觉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参赛,同时也是对自己动手能力的一个锻炼。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跟几个好友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后来他们找到陈学玺教授,陈教授听说他们有参加挑战杯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对他们选择大三上学期这个时间比较赞赏,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实践机会,从自己的研究课题中挑选了一个适合他们做的题目,鼓励他们开展动手实验,并为项目的开展确定了大方向,进行框架指导。
  后来采访中,陈教授这样评价这几个学生:“他们非常认真,刻苦勤奋,愿意动脑筋。”
  课题有了后,他们这个四人小团队便在尹进华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开始了具体操作。他们四个人来自两个班级,季建波说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错开时间,大家按照课程表的安排,基本可以轮流去实验室做实验,收集数据,不会因为集中上课产生时间上的冲突。
  2008年10月份,他们开始进实验室,为了这个实验,实验中心专门给这个团队购置了专用的实验分析仪器,陈教授把自己的实验室让他们使用,保证他们可以连续开展实验,不受中心公共实验课的影响。具体指导他们做实验的是尹进华老师,开始的时候,尹老师需要在实验室具体指导,如何规划实验步骤,如何操作仪器,后来,季建波他们就可以独立组织实验,观察实验了,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实验思路开展实验。
  每周都得需要3-4次时间在实验室,每次至少两个小时,因为一个实验结果的出来就得两小时左右,有时候晚上也在实验室,观察实验,等待实验结果。
  季建波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查阅了大量实验资料。通过图书馆的网上电子资源,从图书馆的现刊处复印许多资料数据,去图书馆查阅产品的国标,对照国标,分析自己制作的产品的质量情况。
  实验室这段枯燥的日子,大概持续了半年。2009年初,实验环节告一段落,他们开始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论文撰写,随后就要进行校内答辩。答辩过程中,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个人优势,提高效率,避免浪费时间,焦方强负责上台演讲,制作PPT,季建波负责完善论文资料,两位女生李琳和陈彦,负责产品展示。这样的分工合作,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
  他们的实验室产品是白炭黑,这种产品是作为橡胶的填充剂,可以提高制品的耐磨性、耐撕裂强度和硬度;用作纺织、粮食加工器材的胶辊和胶卷时,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抗张力,而且能提高制品硬度和耐磨性能。用白炭黑补强的丁腈橡胶,可以广泛用于制造油封及杂件,制品可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物理机械性能。另外,在轮胎中加入白炭黑,可降低胶料的生热和滞后性,是生产绿色轮胎的理想材料。
  采访中,季建波表示,学习的过程是贯穿始终的。做实验过程中,也出现过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也有让他们几个人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就找尹老师和研究生学长商讨。尹进华出面购买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材料;陈学玺院长在这方面是专家,从他的经验和掌握的资料,判断他们出现的问题,找出他们的不足,告诉他们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进行那些改进。指导老师的帮助,也是他们几个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无法得到的。
  “如果我没有报名参加这个比赛,我会失去很多东西,失去了一个很好的跟老师跟学长交流的机会。”说起这次挑战杯的体会,季建波这样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小组,平时在一块并不是只关注实验,也谈别的东西,从学长那里可以学到好的学习方法,从老师那里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团队的成员,通过这次挑战杯的活动,增进了友谊。开始刚分班,大家还不太熟悉,后来实验过程中加深了了解。互相帮助,如果谁有事情,都可以让另外一个人去实验室代替。团队成员的关系相处非常融洽。
  大家可能都有一个感觉,通过这项活动,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对创新思维的锻炼。平常学习过程中,习惯了知识的灌输,缺乏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锻炼,而这恰好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遇到问题能让你自发地去考虑如何解决,这对学业也是种促进。”
  现在有学弟学妹找季建波咨询,季建波都是很热情地鼓励他们去选择合适的题目去做,这个过程可以让较多的课余时间充实起来,可以有很难得的机会跟老师亲密接触,化工过程示范中心的老师都是鼓励学生去做并愿意提供无私帮助的,这些只有去做了才能体会到,才能亲身学习到。
  “虽然实验室过程占用了较多的课余时间,可是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充实的大学生活,收获了实践经验,养成了创新性的思维习惯,这是非常难得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青岛科技大学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