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教育部200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面零的突破。化工学院院长、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陈学玺说,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所以能在一年内先后获批校、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现示范中心的“三级跳”,是化工学院多年教学科研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更是全院上下团结务实、奋力拼搏精神的具体体现。
■ “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于2004年,由化工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与化工实验中心合并,同时整合具有工程属性的轻化工、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化工仿真与计算等实验室一起组合而成。中心组建的同时对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设立了新型单元操作模块和校内工程实训基地等12个功能实验室。2006年,该中心被批准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学科实验建设项目(500万元),200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建设项目(480万元)。
谈到这些,陈学玺说,随着学校办学思路、定位的逐步明确,从1998年开始,学校加快了本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步伐,确立了“优先扶持影响广、受益面大的实验中心”的原则,“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学校优先重点建设的实验教学平台,并在资金上进行了重点扶持,近5年累计投入经费1800多万元,用于购置实验设备及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大改善了中心的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该实验中心拥有专职人员38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高级实验师6人。实验室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2800万元。中心实验工作量达29.3万人时数/年。其中生化基础、化工技术基础实验面向全校23个专业近万名学生开设实验。仪器分析、新型单元操作、化工仿真培训、校内工程实训及各专业模块,面向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等7个专业约800名学生。除此之外中心还是学生毕业设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学基地,每年接纳学生1000人以上。
“组建过程中,中心始终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和实践技能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并充分利用学科群优势,把高水平的科研应用成果提炼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设置了基础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四种实验类型,逐步形成了主任负责制、全院一盘棋、四个层次、十二个教学模块的‘一体式、多层次、模块化、重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谈到示范中心教学体系的建设,陈学玺告诉记者。
由于打开专业壁垒,按功能块进行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加大开放力度,使实验设备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相结合为主线贯穿整个实验教学全过程,对化工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强烈的影响作用,对类似学科群的实验室建设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有一定的引导示范作用。目前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工作覆盖23个专业,每年开出22门实验教学课程,共有138个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达100%。
■ 化工过程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化学工程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教育部第一类特色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筹)和山东省“清洁化工”重点实验室,“泰山学者”梯队,2个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硕士点以及3个工程硕士点。全院有25名教授和24副教授(高级实验师)承担本科生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训练,其中包括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等,近5年来,中心累计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论文62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获奖或鉴定项目32项,获得专利授权19项。
谈到示范中心的特色,陈学玺告诉记者,强大的学科背景和雄厚的师资、科研力量为中心建设和内涵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持,不仅如此,经过多年艰苦奋斗、自我发展,示范中心在仪器设备自制、科研设备转化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自制实验设备是示范中心的一个突出特色。本中心的自制仪器设备自1990年前后的第一代已发展到目前的第三代。最新的设备结合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全部实现了键盘控制或PLC触摸屏控制以及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技术。2007年,德国同行专家参观了本中心,大声称赞这些设备“Veryelegant”。化工技术基础的“传热、干燥、精馏、过滤”等全部实验装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总设备数的50%以上,合计达102台,推广应用到中国海洋大学等7所兄弟高校100余台。
——将科研设备转化成学生实验装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型实验项目是该中心的又一特色。目前该中心有23个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实验项目,其中有7项是创新型实验项目。如:中压氨水系统汽液相平衡测定就是2004年为海化集团研究回收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排出废气中选择回收氨气工作的一部分。本中心的化工计算机研究所目前正同兵器工业集团合作,投巨资开发高性能聚氨酯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等。
与此同时,该中心不断加大“科研综合训练开放实验室”建设力度,接纳本科生进行自选课题的科研训练;积极推进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的互动,将最新科研成果增加到开放研究型实验中,以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攻关、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在已开设的52项综合设计型实验中有11项、13项创新型实验中有7项是由科研成果转化而来。近5年,该学院有23名同学承担本科生科研基金资助的项目,本科生参与发表的科技论文和专利分别为97篇和6项,有近100人直接参加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其中2004年李朝艳和王玉鹏参加的“聚合物水分散体系及其衣康酸共聚物稳定剂的制备”项目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第九、十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均有学生获三等奖;在山东省和我校历届“挑战杯”竞赛中获一等奖14项、二等和其他奖7项。
■ 采访中,记者始终被化工学院上下团结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包围着、感动着……
1998年以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的不断增长,教授多、博士多、科研项目多,但实验室少、公共条件差等问题成为困扰化工学院发展的瓶颈,建设一个有规模、有水平、有特色的公共实验室,使之与化工学院的学科地位和任务相匹配成为了化工学院的当务之急。此种情况下,化工学院领导班子开始着手探讨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2006年争取到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与山东省骨干学科建设经费的双重资助;2007年1-4月进行设计和动员;5-9月全面整理和建设化工过程实验中心以及相关的药剂、轻工、工业发酵实验室。这是化工学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实验室改造和建设活动,考虑到规模和功能,对4000余平方米科研、教学实验室进行置换、改造和建设。更为严峻的是,离正式评估,只有120天的时间,连学校领导都担心,化工学院这帮人能否如期完成任务。
巨大的压力摆在面前,化工学院上下没有畏缩、变压力为动力,争取一切可能的时间、条件和机会。首先动员全院老师、以大局为重,该搬迁的搬迁、该缩小的缩小。期间,化工学院领导班子更是三天一次碰头会议,精心设计每一个房间,及时调度每一天的工程;经过紧张的劳动,进行了8次房屋置换,终于赶在9月1日之前,大规模的实验室装修任务完成,大部分新设备基本上就位,连沉睡了七八年的中试车间、电动机从来没有转过,也在专家走访我院的关键时刻,连续运转起来。
“120天的时间,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领导班子辛苦不用说了,有关老师和办公室人员,就像上了战场一样,情绪激昂,用李庆领副校长的话来说,有些‘亢奋’。时间紧,有的彻夜不眠、有的吃睡在实验室里;任务重,迅速分解,有的请来了帮工、有的请来了朋友。资金短缺,用自己的科研经费、拿家里的钱。据我所知,好几位实验室主任,都拿出八千、一万到十万数量不等的现金或经费,投入实验室建设之中。最后、连民工队队长都累倒了。”谈到当时的情形,陈学玺仍有很多感慨。如此规模和水平的实